在服用药物时配上一杯水
似乎是很多人的“标配”
许多妈妈也会经常督促孩子们
“吃药多喝水”
那么在服用药物时
我们如何饮水才能既对健康有利
又保障药物疗效呢?
👇👇👇
一、服药喝不喝水?
01
退热药
如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、吲哚美辛、尼美舒利等药物,会使人体大量出汗,多喝水有利于降低体温,防止体内水分丢失,水盐代谢紊乱。
02
磺胺类药物
如磺胺嘧啶、磺胺甲恶唑、复方新诺明、柳氮磺吡啶等药物,需要大量饮水,防止因药物代谢形成结晶尿、血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。必要时可以碱化尿液,提高结晶的溶解度。
03
平喘类药物
如茶碱缓释片,因药物本身具有利尿作用,服药后会导致尿量增多而导致脱水,出现口干、多尿或心悸。多喝水可减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。
04
抗痛风类药物
如秋水仙碱、丙磺舒、苯溴马隆、别嘌醇等药物,需要大量饮水,增加尿量(每日保持尿量在2000ml以上),防止结石形成,必要时也可以碱化尿液,加速尿酸和药物的排出。
05
抗骨质疏松双磷酸盐类药物
代表药物:阿仑膦酸钠。因药物对食管有刺激性,需用200ml以上温水送服,且药物还可致水、电解质紊乱,需要及时大量饮水。
1.胃粘膜保护药
如硫糖铝、胶体果胶铋等药物,服药后会在胃中形成保护膜,喝水过多,会减少药物在胃粘膜表面的覆盖,降低药效。建议服药后1小时内避免饮水!
2.止咳糖浆类药
如川贝枇杷露、枇杷止咳糖浆等,喝水会冲刷糖浆在咽喉部位的黏附效果,大大降低了药效。建议服药后30分钟以内避免饮水!
3.预防心绞痛发作药物
如硝酸甘油片、麝香保心丸等,需要舌下含服来发挥药效,无需用水送服。喝水会使药效降低。建议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饮水!
4.含漱剂类药物
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。漱口后立即喝水,会冲淡药物在口腔的浓度,从而降低治疗效果。建议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饮水!
二、服药喝什么水?
我们在服药时,最安全且首选的方式还是凉水或温开水送服。
1.含有金属离子的药物。如硫酸亚铁,硫糖铝,铝碳酸镁,葡萄糖酸钙等,会与茶水中的鞣酸形成难溶性的沉淀物。
2.镇静催眠类药物。如地西泮(安定),右佐匹克隆等,茶水中含有的咖啡因和茶碱兴奋中枢神经,拮抗镇静催眠药的作用。
含钙、铁、铝的药物都会与牛奶发生化学反应,形成难溶性沉淀物,降低药效。但有一些脂溶性的药物用牛奶送服,可以促进药物吸收,使药效发挥到最大。如:异维A酸软胶囊。
1.低钾血症的患者,在没有严重的饮食方面限制情况下,可以用适量的橙汁来送服补钾的药物。橙子含有丰富的钾,喝橙汁既能起到补钾的作用,又能改善药物的口感。
2.真菌感染的患者,如在使用抗真菌药泊沙康唑时,如果患者无法正常进餐以及无法选用泊沙康唑肠溶片时,可伴随碳酸饮料或营养液服用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进行治疗。
3.在一些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提及,可以用酒来送服药物,使药效发挥的更全面。如:接骨七厘片。
三、服药喝多少度的水?
1.维生素类药物
如:维生素C,维生素B1,维生素B2等化学性质不稳定,不耐高温,热水服用易被破坏,影响药效。
2.助消化酶类药物
如:复方淀粉酶,胰蛋白酶,多酶片等,热水服用会导致药物的活性丧失。
3.活菌制剂
如:地衣芽孢杆菌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。高温会直接杀死菌类,从而失去治疗的效果。
无论是上述几类药物还是服用其他药物时,都应选择不超过40°的水送服最为适宜。
温馨提示
服用药物按要求喝水
不仅可以避免某些不良反应
有时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
您喝对了吗?
分享到:
Copyrights ©
津市市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主体备案号/许可证号:湘ICP备13002174号 -1
电话:0736-4212066 E-mail:hnjssrmyyxc@163.com 传真:0736-4214234
地址:湖南省津市市孟姜女大道938号 技术支持:常德求实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