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,近年来,关于血压的诊断标准,血压控制的目标值一直饱受争议,今天,我们来听一听心内科刘世平主任的真知灼见。
一、“血压要知晓”系列
——哪些人群要知晓
倡导18岁或者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,血压进行自我管理,预防高血压危险因素。
——为什么要认识高血压
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,可伴有心、脑、肾、视网膜等靶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。
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、扩大和心、脑、肾组织缺血,甚至功能衰竭,严重并发症致残率、致死率高。
——我国的高血压水平的分类依据是什么
根据2010版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》,血压分为正常、正常高值及高血压。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,2,3级。
二、“降压要达标”系列
——血压的监测频率
正常血压30岁以下每两年测一次血压,30岁以上需每年一次;正常高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同时,每年至少量一次血压,如果合并糖尿病或肾病,配合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。
高血压患者需通过药物降压至140/90mmHg以下,患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降压至130/80mmHg以下,定期监测血压,轻度高血压每两月一次,中度每月一次,重度则每周至少一次。
——血压的“坏脾气”,怎样“治”服
慢性高血压病患者一天24小时血压水平不恒定,有两个高峰和两个低估:早9-11时,下午4-6时为全天最高血压;中午12-14时,晚上8时候缓慢下降,凌晨2-3时最低。
服药时间一般第一次在晨起6-7时,第二次用药在下午3-4时。药效持续24小时的降压药,一般每天早晨服一次即可。
——干预生活方式,做健康小达人
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:
1.低盐低脂肪饮食,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,减少动物脂肪摄入,谷物要多吃,增加膳食纤维摄入,蔬菜和全麦食物等均为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。少吃糖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适当的肉、蛋、水产类都是健康饮食非常重要的部分。
2.增加日常活动量,每天进行至少2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。
“三高”人群可以选择步行,慢跑,游泳、蹬车或走跑交替等运动。
3.维持合理体重
超重/肥胖患者减重的目标是3—6个月减轻体重的5%—10%。消瘦者应通过合理的营养计划恢复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。
认识高血压、了解高血压。在现实生活中用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和服用降压药物,从而助力你更好的预防、控制高血压。
世界高血压日,让我们用小小的健康生活方式,在大大的世界,做牛牛的健康达人。
三、心内科简介
心血管内科现有医生8人,其中主任医师2人,副主任医师2人,主治医师3人,住院医师1人,医学硕士1人;护士13人,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,主管护师3人,护师6人,护士3人;床位46张,5月搬迁至新病房后达60张。科室配备中央监护系统,12导联心电图机、心脏除颤仪,动态血压仪、动态心电图、心脏彩超、临时起搏器及飞利浦FD20C数字化平板血管成像系统等现代化医疗设备,为常德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,2022年获批湖南省卫健委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。
科室专业技术强劲,先后选派多名医护人员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、湘雅二医院、湘雅三医院及湖南省人民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和培训,在治疗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肌梗死、心肌病、心肌炎、心律失常、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上,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。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PCI治疗、急性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治疗等,使许多生命垂危的患者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。2015年起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,现已常态化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、择期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(PCI)、临时及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、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,年手术量600台次。科室积极参加科研活动,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高血压的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,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。
联系电话:0736-4217682
四、专家简介
刘世平:心血管内科主任
简 介:主任医师,医学硕士,湖南省心血管病学会双心学组委员,湖南省心血管健康分会理事,常德市心血管病学会委员。擅长心血管疑难病症、急危重症抢救处理及心血管介入手术,获得常德市“十大健康卫生”称号,常德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,津市市科技人才奖,荣立津市市政府三等功。
坐诊时间:周三全天 112诊室。
联系电话:13786683216
唐剑平:心血管内科副主任
简 介:主任医师,常德市心血管病学会高血压学组委员。擅长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、心肌病的诊断、治疗及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抢救处理,多次获得津市市人民医院“先进个人”称号。坐诊时间:周五全天 112诊室。
联系电话:13875152530
邓 军:心血管内科秘书
简 介:主治医师,常德市心血管病学会冠脉介入俱乐部委员,曾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、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导管室进修培训。熟悉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的诊断、治疗及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抢救处理;擅长冠心病介入手术;两次获得津市市人民医院“优秀医生”称号。
联系电话:15197677739
分享到:
Copyrights ©
津市市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主体备案号/许可证号:湘ICP备13002174号 -1
电话:0736-4212066 E-mail:hnjssrmyyxc@163.com 传真:0736-4214234
地址:湖南省津市市孟姜女大道938号 技术支持:常德求实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