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癌路上,科学同行 |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:这些知识能救命!

发布时间:2025-04-12     访问次数:91  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 【字体:  


2025年4月15日-21日是第31个“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”,今年主题为“科学防癌,健康生活”。癌症并非“绝症”,早期发现可大幅提升治愈率!今天,我们用5分钟了解关键防癌知识,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护航。掌握科学知识,采取积极行动,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“第一责任人”!
一、防治肿瘤,守护健康


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:  
✅ 全球1/5的人一生中可能罹患癌症  
✅ 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457万(2022年数据)  
✅ 肺癌、乳腺癌、胃癌、肝癌、结直肠癌位居高发前列  
癌症不可怕,防治有方法。研究显示,癌症1/3可预防,1/3可治愈,1/3可延缓,肿瘤防治,让我们携手同行,共筑健康防线。
二、疫苗接种可以预防癌症
HBV(乙肝)疫苗:建议适龄人群及早接种乙肝疫苗。如已经感染乙肝病毒也需要及时治疗,且定期对肝脏功能和病毒载量进行检查。
HPV(人******瘤病毒)疫苗:该疫苗接种后可预防和HPV感染有关的宫颈癌、阴道癌、******癌、******癌、外阴癌、喉癌等,尤其是女性群体中最容易发生的宫颈癌。建议适龄女性及早接种,而40岁以上女性或易感人群不仅要接种疫苗,还需定期筛查。

三、良好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癌症发生风险
1.维持健康的体重
超重或肥胖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,如乳腺癌、结直肠癌、子宫内膜癌等。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,保持身体质量指数(BMI)在18.5 - 23.9之间,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。
2.科学合理饮食
俗话说“病从口入”,饮食与癌症的关系十分密切。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,多吃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类食物;避免食用过期霉变食物、油炸烧烤食品、过咸食物;控制油、盐、糖的摄入量;不喝烫饮,这些饮食习惯都有助于预防癌症。此外,遵循少食多餐、少盐多淡、少陈多鲜、少硬多软、少肉多素、少酒多茶、少炸多炖、少烫多温、少熏多炒的防癌口诀,让饮食更健康。

3.规律运动能预防癌症
每周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使炎症相关癌症的发生率降低近 50%,使所有癌症的死亡率降低20%~50%。因此,建立并保持运动习惯,结合饮食管理,不但能够获得健康,还可维持一个较低的炎症状态,以预防癌症的发生,并使癌症人群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。
4.保持愉悦心情
抑郁情绪可使癌症发病风险增加 20%~30%,尤其对肺癌和结直肠癌的影响更加明显,保持活泼型性格、宽松的生活氛围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有助于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。

四、不同癌症的高危人群和推荐筛查方法如下
癌症筛查有助于降低肺癌、乳腺癌、消化道肿瘤等几种慢性进展类癌症的发病率。通过防癌体检能够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干预,实现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标。
1.肺癌:5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、有职业暴露史或家族史的人群,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,其敏感度远超普通胸片,能发现毫米级的微小病灶。
2.乳腺癌:女性从40岁起应定期进行乳腺B超和钼靶联合筛查,高风险人群(如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)可提前至30岁,并缩短筛查间隔。
3.消化道肿瘤:胃癌和食管癌的高危人群(如慢性胃炎、幽门螺杆菌感染者)应每2-3年接受一次胃镜检查;45岁以上普通人群建议每5-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,或每年进行粪便潜血检测,以便早期发现结直肠癌。
4.肝癌:慢性乙肝或丙肝感染者、肝硬化患者需每6个月通过腹部B超和甲胎蛋白(AFP)检测进行筛查。

五、破除癌症谣言
❌“抗癌食物”能治愈癌症?  
→ 真相:均衡饮食是基础,无单一神奇食物  
❌ 穿刺活检会导致转移?  
→ 真相:规范操作风险极低,确诊必须病理“金标准”  
❌ 晚期癌症没必要治疗?  
→ 真相:免疫/靶向治疗显著延长生存期,姑息治疗提升生活质量  

癌症防治不是医生一个人的战斗,而是每个人的必修课。转发这条推文,让更多人在科学防癌的路上少走弯路 💪 

分享到: